榆林市公路局欢迎您!
首页 行业文化 行业资讯
行业文化
多方联动显成效 高效处置路损案 ——神木公路段成功处理“8.27”路面污染赔偿案
发布时间: 2025-09-01 15:29 消息来源: 李苗苗 访问次数: 15

8月27日下午6时左右,神木公路段养护人员在进行日常巡查时,发现在G337国道K858+800至K863+800段行车道及公路路肩存在大面积煤泥污染,污染带延绵近5公里。污染物质不仅严重影响通行安全,更对沥青路面造成腐蚀隐患,且大量煤泥冲入排水边沟,可能造成排水堵塞。养护人员立即设置安全警示区域,并将情况迅速上报至路产保护股。

路产保护人员接报后迅速赶赴现场,首先对污染现场进行现场勘验调查,并拍照、录像,精确测量污染面积和长度,完成了第一手证据;然后从市局路网信息科调取道班门前场外监控点视频,调取该路段监控录像。通过反复比对和分析事发时段内的车辆通行记录,成功锁定一辆红色重型半挂货车有重大嫌疑。监控显示,该车行驶途中货箱(马槽)有持续抛洒遗漏现象,凭借监控捕捉到的车牌信息,路产保护人员立即启动联勤联动机制,前往属地交警部门请求协查。交警部门根据提供的线索,迅速调取了车辆登记信息及车主联系方式,形成了“技术+强制”的联合查处力量,通过交警部门提供的联系方式,路产保护人员成功联系到车辆驾驶员。经调查询问,当事人承认由于其车辆货箱马槽开裂,导致运载的煤泥在行驶中不断抛洒,污染了路面。路产保护人员当场对当事人进行了批评教育,并依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》《公路安全保护条例》等相关法律法规,要求其立即组织人力、设备对污染路面进行清洗,当事人按要求对路面进行了清洗,但对于已深入边沟底部及边坡的煤泥,无法彻底清理,对路产造成了实质性损害,路产保护人员依据收费标准,对无法恢复原状的部分进行了科学评估和定损,于9月1日依法向当事人收取了路产损失赔偿费伍仟元整,全额上缴市财政,完成了所有法律程序。

本案从发现到处理结案共计5天完成路产损坏赔偿流程,自路政管理体制改革以来,路产保护部门在依法维护路产路权、处理路产损坏案件时,时常面临“发现难、追查难、索赔难”的现实困境,特别是对肇事逃逸或源头不明的路产损害案件,因缺乏有效的强制手段和跨部门协同机制,常常导致国家路产损失无法及时挽回,本案的成功办结,为破解这一难题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工作思路和实践范例。

本案虽起因简单,涉案金额小,但处理过程体现了“科技赋能、部门联动、依法追偿”的精准策略,成功实践了“一路多方”联勤联动机制,有效利用了交警在车辆信息查询和人员管控方面的强制力,弥补了路产部门执法手段的局限性,形成了“1+1>2”的合力,为高效查处同类案件提供了可复制、可推广的模式;本案不再是路产保护部门的“独角戏”,而是融合了养护巡查、监控技术、路产调查、交警执法等多个环节的系统性治理过程,展现了新时期路产保护工作的专业化、科技化和协同化水平。

在以后的工作中,我们应进一步固化此类案件的成功经验: 一是持续深化与交警、运营公司等部门的联勤联动,建立更加畅通、高效的常态化沟通协作平台;二是加强科技应用,充分利用视频监控、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,提升非现场执法和精准查纠能力;三是加大宣传力度,通过此类典型案例的宣传,提升社会公众爱路护路的意识,共同守护公路安全畅通。


upfile

upfile

upfile

upfile

upfile

upfil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