把公路人誉为“铺路石”,把公路人长期以来集体实践积累的精神誉为“铺路石精神”,的确贴切、生动且形象。时至今日,“铺路石”成为公路人的代称,“铺路石精神”成为公路行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铺路石精神可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。从老一辈公路人扛着铁锹修土路,到现在用高科技养护高速公路,好几代人用几十年的时间,把对工作的热爱、对责任的坚守,一点点积攒成了这种精神。不管是烈日下修补路面,还是深夜里清理塌方,他们用自己的行动,把“不怕苦、肯付出”刻进了骨子里。
仔细想想,铺路石真的和公路人太像了。石子不管被铺在哪里,都稳稳当当地承受车轮碾压,风吹雨打也不挪位置,直到被磨得光滑细碎,还在为道路服务。公路人也是这样,为了让大家出门更方便,哪怕工作又累又苦,也从不抱怨。就像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,公路人用青春和汗水,铺出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。
在公路行业,工作的辛苦远超想象。很多养护工人常年守在荒郊野外的道班房,这些道班每隔十多公里就有一个,周围可能连个像样的村子都没有。他们每天的生活就是拿着铁锹、扫帚,在尘土飞扬的路上清理垃圾、修补坑洼,晴天一身土,雨天一身泥。可即便条件这么艰苦,大家也没喊过累,心里就想着把路修好,让来往的人能顺顺利利赶路。
现在我们开车走在宽广平坦的公路上,能这么方便,全靠一代代公路人的付出。有的老养护工一辈子都扑在公路上,甚至带着孩子一起干,真正做到了“献了一生献子孙”。修路架桥自古以来就是造福百姓的好事,而公路人用实际行动,把这份好事一直坚持到今天,不管时代怎么变,他们始终守在路上,守护着每一段旅程。